杜甫没想到,幼年时离凤凰那么近,成年后凤凰受尽约束。
天宝六载(747年)应试,因李林甫的奸计,全部士子落选。
杜甫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。
现实折磨了杜甫,也成全了杜甫,他因此更了解民生疾苦。
他看见了上层阶级的奢靡腐败。
也看见了底层人民的贫困不幸。
必须,要记录这一切。
于是,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。这句诗出现了。
还有:
赠花卿
锦城丝管日纷纷,半入江风半入云。
此曲只应天上有,人间能得几回闻。
又呈吴郎
堂前扑枣任西邻,无食无儿一妇人。
不为困穷宁有此?只缘恐惧转须亲。
即防远客虽多事,便插疏篱却甚真。
已诉征求贫到骨,正思戎马泪盈巾。
天宝十四载(755年),时杜甫43岁,安史之乱爆发。
杜甫因为官职低微,没有被叛军囚禁。
他的郁思难排,他的爱国之情愈发猛烈。
生离死别,山河破碎,妻离子散。
诗风变得沉郁顿挫。
春望
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
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
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
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
月夜
今夜鄜州月,闺中只独看。
遥怜小儿女,未解忆长安。
香雾云鬟湿,清辉玉臂寒。
何时倚虚幌,双照泪痕干。
尽管凤凰飞得不自由,离人民生活,却像幼年时那么近。
广德元年(763年),八年安史之乱结束。
杜甫立刻作了惊喜欲狂的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。
然而,他又目睹了国君的穷兵黩武,写下了杰出的“三吏“(《新安吏》,《石壕吏》,《潼关吏》,“三别”(《新婚别》,《垂老别》,《无家别》)。
时杜甫48岁。
广德二年(764)春,杜甫回成都草堂,任职又辞职,这五六年间,杜甫寄人篱下,生活过得很艰苦,这时候他作了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。
心怀天下,胸怀大志。
……床头屋漏无干处,雨脚如麻未断绝。
自经丧乱少睡眠,长夜沾湿何由彻!
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!风雨不动安如山。
呜呼!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,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!
接着,是杜甫的晚年时期。
杜甫写了很多韶华易逝的诗歌。
一幕幕,都让人怆然泪下。
曲江,是唐朝时著名的游览胜地。
正值暮春,悲于暮春。
曲江二首
一片花飞减却春,风飘万点正愁人。
且看欲尽花经眼,莫厌伤多酒入唇。
江上小堂巢翡翠,花边高冢卧麒麟。
细推物理须行乐,何用浮名绊此身。
朝回日日典春衣,每日江头尽醉归。
酒债寻常行处有,人生七十古来稀。
穿花蛱蝶深深见,点水蜻蜓款款飞。
传语风光共流转,暂时相赏莫相违。
大历五年(770年),杜甫在舟中长逝,时年59岁。
凤凰,终于可以自在翱翔了。
本文链接: http://www.iscri.org.cn/xinqingshuoshuo/21352.html